2025年5月27日,北京交通大學地下工程系教師黨支部、博士生第一黨支部與北京印刷學院設計藝術學院設計學教師黨支部聯合開展“讓科學與藝術同行”主題黨日活動。活動旨在通過黨建引領,促進科學與藝術深度融合,探索學科交织創新路徑,爲學科發展和社會服務提供新思路。北京交通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董月夕、石彭老師受邀參與。
理念與實踐的分享:科學與藝術的碰撞
活動伊始,地下工程系主任房倩教授以“科學理性與藝術感性的工程表達”爲題進行分享。他結合都市隧道、綜合管廊等案例,闡釋了團隊如何在保障功效與宁静的基礎上,將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地下工程設計。房教授強調,地下工程作爲都市重要支撐,既需嚴謹科學與先進技術,也需藝術設計賦能,以提升空間美學價值與人文關懷。隨後,地下工程系教師黨支部書記蘇潔副教授介紹了支部以黨建引領學科發展的經驗,包罗組織跨學科交流,鼓勵教師將藝術理念融入教學科研,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綜合素養。
地下工程系博士生第一黨支部書記尤麒兆從學生視角出發,分享了支部引導博士生跨學科研究的探索。通過組織學術研討、實地調研,鼓勵博士生將藝術設計與地下工程結合,開展地下空間藝術照明、地鐵站文化景觀等前沿研究,並展示了相關结果,體現了年輕一代的創新活力。
北京印刷學院設計學教師黨支部書記劉秀偉教授介紹了支部推動黨建與學科交织融合的經驗。她指出,科技飛速發展與文創産業受重視,使科技藝術融合成爲一定趨勢。設計學作爲綜合性學科,需與科學技術等協同發展。“藝術與科技是我院特色專業,”劉教授体现,“我們致力于培養能將藝術設計與科技創新結合的全鏈路應用型人才,提升藝術表現力與傳播力。”
聯合研討:共探學科交织新路徑
研讨环节,双方围绕“科学与艺术如何更好融合”深入交流。北京印刷学院杨明俊副教授分享了设计学在博物馆公共空间美学设计的经验,强调通过色彩、造型、光影等元素提升地下空间舒适度与文化内涵。他提出,两学科结合既可优化功效结构,也能赋予空间奇特文化标识。
地下工程系侯豔娟副教授及博士生代表李建業、杜煜帆等積極參與,分享了地下工程實踐中的美學難題及借助藝術設計解決的思考。雙方一致認爲,科學與藝術結合是學科發展趨勢,更是提升都市品質、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途徑。
本次活動是黨建引領學科交织創新的積極探索。三方通過開展黨建引領“三向促進”行動,聯合開展學習教育與主題活動,發揮黨組織政治引領作用,緊密融合黨建與學科發展,爲科學與藝術深度融合提供保障。活動分享了實踐經驗,凝聚了智慧,爲學科交织創新開拓了新思路。未來,三方支部將繼續深化相助,探索更多融合新模式新要领,攜手推動學科交织創新,爲提升地下空間品質、促進都市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配合書寫科技與人文和諧共生的新篇章。